丢人丢到国外了!西班牙媒体:中国14亿人找不出23个踢进世界杯的

丢人丢到国外了!西班牙媒体:中国14亿人找不出23个踢进世界杯的

在足球的世界版图中,世界杯无疑是最闪耀的舞台,承载着各国球队的荣耀与梦想。然而,当西班牙媒体《阿斯报》以《中国,奇怪的事情仍在发生》为题,发出 “中国 14 亿人口找不到 23 个会踢球的人” 这般尖锐的质疑时,中国足球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嘲讽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每一位关心中国足球发展的国人的心坎上。

2025 年 6 月 5 日,中国男子足球队在世界杯预选赛倒数第二轮客场 0 比 1 负于印尼队,积分垫底提前一轮无缘 2026 年美加墨世界杯。这一结果,让中国足球延续了漫长的低谷期,连续第六届世界杯梦碎。更令人尴尬的是,即便此次世界杯扩军至 48 支球队,亚洲区名额增至 8.5 席,中国足球依旧未能搭上这趟通往梦想的列车。

西班牙媒体的这一论断,看似苛刻,却也直击中国足球的痛点。在国际足坛,人口规模往往被视为足球人才储备的重要基础。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国,理论上应具备源源不断的足球人才。但现实却残酷地摆在眼前,与足球强国相比,中国足球的成绩与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日本队在 18 强赛首发 11 人全部效力于欧洲联赛,而中国队的留洋球员却为零。这样的数据对比,无疑让中国足球的处境显得更为窘迫。

回顾中国足球在世界杯预选赛中的历程,可谓是一部充满遗憾与无奈的篇章。2002 年,在米卢的率领下,中国队历史性地闯入韩日世界杯,那是中国足球的高光时刻,也是球迷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但自那之后,中国队便陷入了漫长的低谷期。2006 年德国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在小组赛先输科威特,生死战虽 7 比 0 大胜中国香港队,却因净胜球劣势和当场算数失败,以耻辱的方式出局;2010 年南非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被分在伊拉克、澳大利亚、卡塔尔的死亡之组,球队内部各类不和传言不断,成绩糟糕,最终以小组垫底告别;2014 年巴西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高薪请来西班牙名帅卡马乔,结果前 4 轮 1 胜 3 负早早出局,还创下历史上首次在正式比赛不敌约旦以及两次被伊拉克击败的尴尬纪录;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国足小组赛在客场被中国香港逼平后,佩兰下课,高洪波救火,在全亚洲帮忙的大背景下,国足时隔 16 年越过小组赛进入 12 强赛,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2022 年世界杯预选赛,里皮小组赛下课,李铁接任,球队在 12 强赛表现萎靡,连战不胜,李铁还因赛后发布会怒怼媒体、球迷,并在社交媒体上大打广告,引发舆论不满下课,接任的李霄鹏同样无法扭转颓势,球队还遭遇了大年初一客场被越南击败的耻辱。如今,2026 年美加墨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再次提前出局,延续着无缘世界杯的苦涩命运。

国足成绩不佳,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足球多年来的顽疾。首先,青训体系不完善,成为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中国,青训功利化现象严重,许多外教直言中国青训 “只重赢球不重育人”,这导致球员创造力枯竭、畏首畏尾。体教融合不足,使得 “12 岁退役” 的困局难以打破,家长因孩子足球前途未卜,纷纷放弃让孩子走足球之路。据统计,当日本拥有 60 万注册球员、越南有 5 万注册球员时,中国仅有 8000 名职业球员,不足日本的 1.5%。如此悬殊的差距,使得中国足球在人才储备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展开全文

其次,职业联赛发展不健康。曾经的 “金元足球” 时代,中超联赛挥金如土,签下多名世界级球星,中超球队的花费甚至超过欧洲豪门。但这种繁荣只是建立在债务泡沫之上,当泡沫破裂,一些球队连工资都无法支付。在 “金元足球” 的影响下,本土球员沦为配角,基本功缺失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停球失误、怕逼抢、回传开大脚等现象成为常态。而如今,随着 “金元足球” 的退潮,联赛又陷入了消费降级的困境,这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

再者,归化政策收效甚微。为了提升国家队实力,中国足球推行了归化政策,投入巨资引进了艾克森、洛国富等归化球员。但这些归化球员在关键战役中的总出场时间却不足 90 分钟,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次世预赛,塞尔吉尼奥火线驰援,同样无力回天,归化政策的失败也成为中国足球发展道路上的又一败笔。

此外,国家队主帅的频繁更迭以及战术选择的失误,也是国足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20 年来,中国队先后更换了 14 位主教练,伊万科维奇此次固执推行单后腰战术,临场调整也屡遭诟病。频繁更换主帅,使得球队战术体系无法稳定,球员之间难以形成默契,这对球队的战斗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尽管中国足球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并非毫无希望。近年来,中国足球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例如,校园足球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8 岁小将王钰栋的敢打敢拼,以及蒯纪闻、刘诚宇等新星皆出自校园足球体系,这印证了足协主席宋凯强调的 “技术为王、抓实青训” 才是中国足球发展的正途。此外,像 “村超”“苏超” 等民间足球赛事的火爆,也表明足球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对足球的热爱从未消退。

西班牙媒体的嘲讽,不应仅仅被视为一种羞辱,更应成为中国足球改革与发展的动力。中国足球要想实现崛起,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青训、联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要打破 “豪赌世界杯” 的急功近利思想,尊重足球发展的规律,夯实青训基础,留住足球苗子。只有这样,中国足球才能在未来的国际赛场上,真正展现出与 14 亿人口大国相匹配的实力,让中国足球不再成为国际足坛的笑柄。

对于 35 - 40 岁的男性观众来说,他们见证了中国足球的起起落落,对中国足球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们渴望看到中国足球能够重振雄风,再次站在世界杯的舞台上。如今,面对西班牙媒体的嘲讽,他们心中既有愤怒,也有无奈,但更多的是对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期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足球能够用实际行动,回应这些质疑,让世界看到中国足球的崛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